紅磚中少女的舞蹈

作者
張昀

將高屏邊界沒落的磚瓦窯業與少女收容機構結合,為社會上被忽視的少女們提供離開矯正機構後軟著陸的居所。三合瓦窯的包仔窯是台灣窯的類型中最古老簡潔的一種,模擬65度窯頂疊砌方式,作為重組構件發展空間概念。
 
磚、少女、長老教會在此交會。
 
綜觀台灣少年犯處遇機構演進,可見清晰脈絡:監獄、輔育院、矯正學校。從講求嚴刑峻法的軍事化,到2019全面改制的學校化,現在的台灣認為教化這些誤入歧途的孩子,以知識技能的教育讓他們回歸資本社會,是最有效率使他們變成國家生產力的解方。
 
然而根據台灣近代論文,偏差少女行為軌跡有跡可循:原生家庭的迫害造成他們對於社會行為學習匱乏,逃家後為了賺錢維生產生正式的犯罪行為,被司法體制關進矯正學校,再次回歸社會時,她們對於家庭或社會的認知改善很有限,因此設計將提供她們社交、鄰里互動、實習空間。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