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质流都市主义

细胞质流是指细胞内物质渗透并分布到细胞各个角落的现象,以维持自体运转。而在设计中是以此时此地流变的真实生活,反思未来的生活型态。从而使作品反映一个都市的真实脉络。
综观高雄历史的演变过程,是从一个港口城市到工业中心再到高科技城市。这个过程反映了高雄在经济发展和工业结构转型的特征。随着人口成长,2050年全球将有68%的人口集中在都市里,高雄也将躬逢其盛。而且高雄的经济发展也进入快车道。未来都市的发展,兼顾人口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便是主要切入点。
高雄的年均温基本高于其他县市,在气候变迁下可能将更加炎热。加上高雄也是大城市,故必定有“城市热岛”的现象。在土地稀缺与人口稠密的情况下,垂直性建筑是最大化的空间利用策略。一般向天空发展的模式,会对都市环境持续形成负担。而向地下发展将能为地面营造出更具亲切感的环境。并且能降低能源使用率。
从大众生活方式来看,数位媒体已充斥在日常生活情景中。这不仅影响个人层面,也对空间意识造成影响。已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经验、空间感知以及想像力。梅洛庞蒂认为“在世存有”意味着人与世界是个统一体,而当今人们正透过数位科技增强了对世界的认知与体验。如果媒体技术对空间认知产生改变,那身体对空间的感知也将发生变化。电影作为重要传播媒介之一,其中的观影体验可与世界相连。观众不仅是外在观察者,也与电影内的人事物有着密切联系。不同观众会有不同的反应和想法,因此观影体验与“在世存有”有着强烈的关联。因为疫情及OTT影音串流平台影响,电影产业陷入转型危机。近期则有案例将电影院作为演唱会的直播场地,这揭示了电影院空间将衍生出即时实况及社交活动的潜力。
该基地选在鼓山,该地区早在清代就已是高雄的重要区域。因此,鼓山区的城市环境反映了典型台湾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变化。哈玛星在日治时期由填海造陆而成,后来演变为高雄最大娱乐区之一。近年由于都市更新的影响,哈玛星逐渐转型为多元发展的区域。而高雄市府推动的再造历史现场专案计画,旨在打造该地历史纹理,让民众直接接触文化历史。这个计画成为选择哈玛星作为基地的主要动机。
设计中是未来高雄都市生活的隐喻。集垂直化地下建筑、观影体验、重现历史于一身。而旅馆则是主要的program。所以透过户外感受、虚拟元素和社交体验等方式,集多样性居住体验和即时性集体感于一身,因此在这里并置了极小的现实与极大的虚幻。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