氵度 山_稜線上的環境感知「劇」場
都市規劃下的大度山被視為東西城市移動的過道,效率的移動凌駕於大肚山的場所特性之上,跨越山稜線反而成為移動下的阻礙;歷史發展下的大度山是大片鄰避設施的設置地,軍營、墓地的設立使居民透過稜線感知的日常消失。但是大度山應該回到它本身去思考,大度山是台中唯一可以同時看到山跟海的地方。稜線作為山的特質將大度山與山海城建立起時間和空間的串聯是我的出發點,設計試圖尋找稜線上衝突最為強烈的地方,而基地的可能性來自於當一條都市層級的聯外道路新闢時,東西向快速的移動會切割沿山稜線南北軸向的日常,居民該以什麼樣的態度重新面對?基地範圍為藝術街廓北側往北延伸300公尺,在這個範圍內描述了山稜線從埋沒在藝術街廓的天際線之下,隨著往北地表抬升山稜線與住宅人造高程交集的過程,而在這個高程之上,指涉的是更遠方望高寮一帶曾經發生的歷史。
「氵度山」/是描述大度山與山海城之間的連結關係,我希望建立一條連接藝術街廓與都會公園的日常路徑,以環境的參照不斷切換人對極大與極小尺度的感知,在人的連續移動經歷中重新建立大肚山稜線之於山海城的時間和空間的連結。
「氵度山」/是描述大度山與山海城之間的連結關係,我希望建立一條連接藝術街廓與都會公園的日常路徑,以環境的參照不斷切換人對極大與極小尺度的感知,在人的連續移動經歷中重新建立大肚山稜線之於山海城的時間和空間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