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系碩士丙組獲《我們記得:客庄在地記憶的紀念形式徵件》競圖優選
建築系碩士班永續與數位創新組(簡稱丙組)兩團隊,參加由客委會主辦的「我們記得:客庄在地記憶的紀念形式徵件」的全國競圖,入圍第二階段評選,於4月26日,其中一組由馮國安助理教授、王鈺瓛畢業系友共同合作的作品—「光跡 Path of Hope」獲得優選及30萬獎金,在學生陳圓圓、鄭萱、陳弘毅同學,以作品「藥癒之所」入圍。
本次競圖是透過創新設計,重新紀念並喚起人們對客庄在地記憶的關注和認識,尤其是五大歷史事件—乙未保台戰爭、太平洋戰爭、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八二三炮戰。眾多設計師和藝術家參與本次競圖,試圖透過獨特的方式來紀念這些歷史事件,並讓人們深刻感受到深度挖掘客庄在地記憶的重要性。
馮國安助理教授、王鈺瓛畢業系友的作品—「光跡 Path of Hope」著眼在在乙未戰爭中的八卦山之役,創作過程中重新領受戰爭中客家人的英勇抗爭與犧牲,以及當時的孤獨無助感。「光跡 Path of Hope」的基地設定在八卦山的紀念公園裡,重新設計一個介乎建築與景觀的沉思空間,從深入土地探索自身認同感為靈感,設計以下沉通道去給參觀者漫遊八卦山,走道的朝向與重要事件人物有關;走道兩邊紅磚牆打造一種客庄硬頸精神的氣氛,紅磚刻上犧牲烈士的名字。而終點指向彰化市,不單是觀景平台也暗示從黑暗中走上光明的願景。設計結尾預留給遊人沉思與祭拜的空間,以混凝土屋頂帶星空天窗打造,透過光遙拜緬懷所有在戰役中守護家園犧牲的先烈,化作一顆顆閃耀的星辰。期待來這個紀念空間的人,能回顧台灣客家人的歷史也能面對與思考自己的未來。
來自香港的馮國安老師,於109學年度加入建築系,主要負責大學部三年級設計教學,及碩士班丙組設計專題,曾於中國、香港、新加玻任教,為建築系帶來教學新能量,給予學生設計訓練以不同視角,本次競圖亦是他入籍台灣、融入在地文化的初步發聲。
碩士班永續與數位創新組是一學年學程,安排當代建築理論配合設計與實作工作坊的密集課程,開放設計、人文、理工等科系大學畢業生報考,本次入圍的陳圓圓、鄭萱、陳弘毅三位同學,便是來自不同領域,透過本組的教學進入建築設計領域並跨域發展,期待未來本組學生有更多的發展。
作品完整介紹
優選獎
作品:光跡
團隊:馮國安助理教授(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王鈺瓛(東海大學建築學碩士)
https://werememberhakka.com/fc-finalists-workID-11.html
入圍獎
作品:藥癒之所
團隊:陳圓圓、鄭萱、陳弘毅(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生)
https://werememberhakka.com/finalists-workID-80.html
官網:https://www.thu.edu.tw/web/
公事處:https://thupr.thu.edu.tw/